如何估算股票成長率

諾貝爾得主丹麥物理學家波爾曾說過 "預測非常困難,特別是針對未來" 。既然絕頂聰明的人也很難做到預測未來,所以說想要估算股票成長率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,我的想法是儘量簡化方法,不妄想用一個通用的方式能套用到所有的公司,而是只針對符合下述條件的公司去估算它的成長率。
  • 5年營業利益複合年成長率起伏不要太大
    • 當期的營業利益要大於5年前的基期
    • 年成長率減少 50% 以上出現 2 次剃除
    • 年成長率減少 100% 以上出現 1 次直接剃除
  • 5年股本變動小於 3%
  • 不能是景氣循環股


第一個條件是用5年營業利益複合年成長率,為什麼不是用5年稅後淨利複合年成長率呢? 我們可以試想一下稅後淨利的計算方式:

稅後淨利 = (營業利益 + 業外損益) * (1-所得稅率)

在這個式子裡可以看到稅後淨利包含了業外損益,那如果有一間公司業外賺的比本業還要多,那用稅後淨利不就有問題了嗎?再者我覺得能從本業獲利的公司才是好公司,這種公司的成長性才是比較可能去估計的。

再來解釋另外一個條件5年股本變動小於 3%。舉個例子,如果現在有間公司它增資澎脹它的股本,然後拿增資的錢來擴大投資,像是開更多的分店,賺了更多的錢,但是可能隨著擴店的速度,平均下來每間店賺的錢其實沒有以前多又或者甚至比以前多?

我們做為一個股東,最想要知道的一件事,公司拿我們的每一分錢能賺到多少錢。但是股本一直變動太大的話,會有預估上的難度。那為什麼不拿稀釋過後的EPS成長率,不就也能考慮到股本變化的問題了嗎?

但是用稀釋EPS成長率會不會有另一個問題呢? 我們再回想一下 EPS 最濃縮的公式 (先不考慮股利,債劵利息等等)

EPS = 稅後淨利 / 股數

我們可以看到分子為稅後淨利,而用稅後淨利又會有一開始提到的問題。這個問題或許可以用本業收入比來解決,只有本業收入比在一定比例以上才拿來做估算。

可是本業收入比的比例要捉多少,是不是又要根據它的比例對 EPS 做調整可能都是要考慮的問題,因此最直接簡單的方式應該就是只看營業利益複合成長率,然後只考慮股本變化很小很小的公司。股本的變化從這裡查到。

而最後算出來的成長率為複合年成長率,也許還有其它計算的方式,像是加權的方式,給越靠近當期的成長率權重越高,只是我個人比較喜歡把時間拉長來看,所以會使用複合年成長率。

每種方式我覺得都有可以參考的價值,前提是一間比較能估算的好公司 (加上前面提到的限制條件,當然還有其它面向的問題要考慮,像負債、存貨、周轉等等)。

計算到這邊,我們還漏了一個很重要的東西,就是 "安全邊際"。

安全邊際,說白話一點就是打折扣,這可以套用到很多地方,像是買東西,大家都喜歡東西有折扣,或是 PM 或工程師在預估專案時程時,也常會多估完成的時間來避免不可預期的狀況發生。

如果有了安全邊際,我們可以買到便宜的東西,準時地完成專案。而安全邊際也正是有名的價值投資之父葛拉漢所提出來的。安全邊際越高,我們可以降低越多的風險,但是設的越高,就有可能買不到東西,或是專案的時程拖的很長。

所以我們會使用合理的安全邊際來幫成長率打個折扣,以降低風險,我個人習慣是如果成長率低於 30% 會打個 75 折,如果高於 30% 的話,不管高過多少%,就用 30% 打 66 折。為什麼成長率越高打的折數就越多呢? 因為通常高速成長的公司會有它的極限,相關理論可以參考這篇大數定律。該篇文章中有舉一個例子,大家可以參考看看:

例如,在2015年7月,沃爾瑪公司的收入為4,855億美元,而亞馬遜公司同期的收入為958億美元。如果沃爾瑪希望將收入增加50%,則大約需要2428億美元的收入。相比之下,亞馬遜只需要增加收入479億美元即可達到50%的增長。根據大數定律,沃爾瑪完成50%的增長將比亞馬遜更困難。

補充:在看年複合成長率時,因為直接是看初值和終值計算出來的結果,但是如果有下列情況:

  • 每年的成長幅度起伏太大
  • 高速成長的公司,是否有初值很小,終值很大,但是有逐年放緩的趨勢
就不能那麼單純地用前面的方法去估算,而是要採取更謹慎保守的態度去估算,例如像是增加更多的安全邊際等等。